2025年國內“最火”人形機器人初企之一【眾擎機器人】完成近10億元新一輪融資!
7月21日,“小鵬系”人形機器人創企【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擎機器人”)宣布已完成Pre-A++輪和A1輪融資,共計近10億元;其中,Pre-A++輪由小鵬汽車發起設立的星航資本投資;A1輪融資由京東領投,寧德時代旗下溥泉資本、銀泰集團等產投,以及華控基金、達晨財智旗下國晨基金、黃浦江資本等財投參投;同時,中東資本、國香資本、弘暉基金、潯商創投、包河創投等老股東也積極參與了這兩輪的連續增資。
值的注意的是,今年4月份,公司創始人趙同陽接受訪談時,表示:“每天投資者絡繹不絕的來公司,洽談投資事宜”。同時,有消息透露公司已對外釋放信號,希望今年四季度完成10億美元估值的10億元融資;目前公司估值企業未透露,無法確定本輪融資是否是以10億美元估值進行。
至此,公司已累計完成5輪融資,上一次融資可追溯到2025年4月,完成由中東資本Stone Venture領投,一眾老股東跟投的約2億元Pre-A輪融資;早期融資還包括,于2024年7月19日、8月21日,完成天使輪、天使+輪兩輪共計近億元融資;天使輪由商湯國香資本領投、合肥濱湖金跟投;天使輪+輪由弘暉基金領投、潯商資本、合肥濱湖金投跟投。
值的注意的是,這是[小鵬汽車]在這波具身智能浪潮中投資首秀;另外兩位資方也同樣值的關注,京東集團和寧德時代。
小編早期文章就有提到,2025年以來,以汽車主機廠為代表的產業派和互聯網、電子商務、消費電子等為代表科技大廠以“自研+投資”雙路徑入局具身智能賽道,多家大廠迎來投資首秀,螞蟻集團于2月、5月先后領投[星海圖]和[星塵智能];4月,華為通過旗下投資公司[哈勃投資]投資[千尋智能],完成本輪具身智能浪潮中投資首秀;騰訊于3月領投[智元機器人]B輪系列融資,完成本輪具身智能浪潮中投資首秀;字節跳動通過錦秋基金于4月和5月先后投資[星塵智能]和[樂享智能];美團于5月、7月獨投或領投[自變量機器]、[它石智航]、[星海圖];6月,比亞迪重投[帕西尼感知];寧德時代于6月領投[銀河通用]11億元新一輪融資;6月,騰訊、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字節和吉利聯合領投[宇樹科技];京東于4月、7月先后領投[智元機器人]、[千尋智能]、[眾擎機器人]和[逐際動力];目前來看美團、京東已成為2025年投資具身智能創企最活躍科技大廠。
有關科技大廠入局具身賽道(大模型賦能、投資和自研)和車企入局更多詳細梳理、解讀,已放到知識星球“機器人頭條”(點擊后方鏈接,加入星球查看):
【原創】車企、產業鏈公司、智駕領域從業者,瘋狂涌入具身智能賽道
【原創】多家頂尖科技大廠,進軍人形機器人整機制造
回到[眾擎機器人]:宇樹科技之后,第二家爆火的人形機器人創企[眾擎機器人](公司全稱“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0月7日甚至注冊成立,公司專注于通用型人形機器人,打造全球領先的通用機器人及場景應用;創始人趙同陽曾擔任小鵬旗下智能機器人公司鵬行智能的總經理,團隊成員多來自于鵬行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人員。2025年開年,[宇樹科技]旗下16臺人形機器人H1登上蛇年春晚瞬間火爆海內外,后續旗下人形機器人G1憑借跳舞視頻、720度回旋踢等視頻,展現其無與倫比的運動能力,再一次風靡網絡,在資本市場、股票市場(宇樹鏈)和人才市場受到各方關注。
而因春晚跳舞而爆火的[宇樹科技]似乎開啟了國內人形機器人賽道“炫技”狂潮,其他人形機器人也紛紛展示旗下人形機器人運動能力;[眾擎機器人]憑借旗下人形機器人SE01完全擬人的直膝步態行走能力,進入大眾視野,更是憑借旗下人形機器人PM01前空翻視頻,成為繼宇樹科技之后第二個憑借運動能力爆火的人形機器人創企。
公司聯創&市場營銷負責人姚淇元像在2月份接受媒體表示:PM01將在2025年3月底開始量產,預計4月中下旬開啟小批量交付,現在產品大概排單已到5月底到6月初。
創始人及核心技術團隊:
(創始人)趙同陽:機器人領域“老炮”,原四足機器人企業「多夠機器人」創始人,于2020年12月被[小鵬汽車]收購后,與何小鵬、小鵬汽車合資成立了[鵬行智能]擔任總經理;
(聯創)李海雷:原優必選北研所結構負責人;后離職加入了[鵬行智能],內部動蕩之際,帶15人團隊離職后短暫加入[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創新中心],諸多原因,最后加入[眾擎機器人];
(聯創)徐喆:原優必選北研所步態算法工程師(核心),優必選大型四足機器人的算法部分由其完成的;于2021年加入[小米機器人]團隊;本科畢業于北理工機械工程專業,師從高峻峣,曾前往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聯培,主要研究雙足機器人步態規劃;
(聯創兼市場營銷負責人)姚淇元:原優必選市場部經理;
團隊成員多來自于鵬行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人員以及UC Berkeley、清華、普渡、港中文、北理工等頂尖高校。
其實[眾擎機器人]是小鵬旗下機器人公司[鵬行智能]內部架構調整的結果,同時也反應老牌人形機器人公司[優必選]早期人形機器人團隊核心人員的遷移路徑。
核心技術:
整機全棧自研,采用國內外主流的專業技術方案,技術能力覆蓋了從運控算法到電機、減速機、傳感器、伺服單元、通信架構、嵌入式軟硬件等人形機器人的核心環節。
眾擎機器人是全球少數幾家同時具備三大類型高性能動力關節研發能力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具備從電機、減速器、控制伺服單元、扭力傳感器到通信架構的全棧自研的綜合技術能力;核心產品:
商業化:目前,眾擎已與海內外頭部產業伙伴(包括英偉達、亞馬遜、京東、騰訊、字節等)構建深度協同合作生態,覆蓋商業服務、危險作業、文旅游樂等多元場景,全力推進人形機器人率先規模化落地應用。隨著這兩輪融資相繼完成,眾擎機器人稱,下半年計劃加快發展節奏。一方面,在產品維度,其已覆蓋雙足、全人形等不同性能特點梯度產品,目前正全力推進規模化試產與交付進程,要把現有的生產交付團隊規模和能力提升5倍。另一方面,在技術層面,眾擎計劃持續加大具身智能技術的研發投入,加速核心技術的場景化落地與商業化應用。延伸:從產品和技術層面考量,目前國內人形機器人創企粗略可分為兩大陣營,以[宇樹科技]為代表的以運動能力為亮點的“硬件派”和以[智元機器人]、[銀河通用]為代表的以具備強大AI能力為亮點的“軟件派”。兩種技術路線的選擇,也導致雙方優選商業化落地場景有本質差別;宇樹科技、眾擎機器人、松延動力等為代表“運動派”人形機器人企業,公司定位更像硬件賣鏟人,客戶群體優先選擇教育、科研場景落地,其次是展示、表演場景,而非工業場景;商業化邏輯是憑借機器人令人印象深刻、驚艷的動作表現和低價策略,加上營銷推廣而迅速出圈,隨后資本助力下在火一波,憑借一波流量,在流量反噬前,迅速拿下諸多科研場景、展示、表演場景訂單,實現“爆單”(上千臺);本身沒有產生真正技術層面突破,后續市場可持續性較差,其實這也是人形機器人亂象之一;但似乎也值得其他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及創始人反思,長周期的人形機器人賽道,是要悶聲干大事還是先贏一波流量。但忽略實際有效商業化場景落地,單靠“炫技”而一時“出圈”的人形機器人企業能火多久?小編往期文章:人形機器人發展路線之爭:“大腦”優先,還是“運動”優先?有提到國內人形機器人發展亂象之一”重“運動”,輕“大腦”;并詳細解釋:大模型決定了人形機器人泛化能力,是現階段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核心壁壘;而大多數人形本體初創公司在AI層面投入極少,僅依靠科技大廠大模型賦能;而對于絕大多數人形機器人創企,“大腦”層面是核心壁壘不是不知,而是無能無力,只能退而求其次研究運動能力后續依托科技大廠或者高校AI層面技術開源。人形機器人賽道現階段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資本寵兒,尤其是國內,更是受到政策及政府基金扶持;但同樣因為資本助推、政策及基金扶持,人形機器人賽道已出現“揠苗助長”趨勢。整體而言,以[宇樹科技]為代表的“硬件派、運動派”創企迎來“祛魅”時刻,以[智元機器人]、[銀河通用]為代表的軟件派短時間無法實現真正商業化落地;目前以[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為代表的頭部創企爭相IPO,尋求二級二級市場資金,但是技術未實現實質性突破,沒有哪家實現真正護城河,有價值型商業化仍屬于初期,率先進入資本市場,是有利于市場做大,還是會加速人形泡沫破裂,讓我們拭目以待!后續,人形機器人賽道競爭態勢越發激烈,絕大多數創企前景后續并不樂觀。有關具身智能創企面臨困境、發展亂象等詳細解讀,已放到知識星球“機器人頭條”(點擊后方鏈接,加入星球查看):【原創】人形機器人創企們,下一階段的故事怎么講?接下來聊一聊[小鵬機器人]
目前全球已有15家知名車企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其中國內11家;雖然目前國內多家主機廠已宣布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但是真正有雙足產品亮相目前也只有[小米]和[小鵬];隨著小米旗下人形機器人CyberOne(鐵大)消失大眾視野許久并缺席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在內多個重大場合,[小鵬]旗下人形機器人Iron頻繁刷屏網絡以及公司董事長、CEO何小鵬也多次在重大場合提到人Iron最新進展,[小鵬]已成為最有望率先實現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量產的車企,旗下人形機器人。
經歷裁員、架構變動、核心團隊離職、產品迭代緩慢等問題后,[小鵬汽車]機器人團隊在今年重新擴張,原【字節跳動】 Seed 團隊強化學習大佬陳杰近期也加入機器人團隊。
.. ... ...
本文僅展示一部分內容,接下來小編將繼續詳細介紹[小鵬]和[小米]人形機器人團隊組建及產品迭代歷程、早期核心團隊構成及架構變動、新品情況、量產進度及技術路線詳細解讀,全球車企入局人形機器人本體現狀詳細梳理及優勢;并從算力、軟件算法、數據、硬件(核心零部件)、工程化等多層面,詳細盤點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卡點。
7月21日,“小鵬系”人形機器人創企【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擎機器人”)宣布已完成Pre-A++輪和A1輪融資,共計近10億元;其中,Pre-A++輪由小鵬汽車發起設立的星航資本投資;A1輪融資由京東領投,寧德時代旗下溥泉資本、銀泰集團等產投,以及華控基金、達晨財智旗下國晨基金、黃浦江資本等財投參投;同時,中東資本、國香資本、弘暉基金、潯商創投、包河創投等老股東也積極參與了這兩輪的連續增資。
值的注意的是,今年4月份,公司創始人趙同陽接受訪談時,表示:“每天投資者絡繹不絕的來公司,洽談投資事宜”。同時,有消息透露公司已對外釋放信號,希望今年四季度完成10億美元估值的10億元融資;目前公司估值企業未透露,無法確定本輪融資是否是以10億美元估值進行。

值的注意的是,這是[小鵬汽車]在這波具身智能浪潮中投資首秀;另外兩位資方也同樣值的關注,京東集團和寧德時代。
小編早期文章就有提到,2025年以來,以汽車主機廠為代表的產業派和互聯網、電子商務、消費電子等為代表科技大廠以“自研+投資”雙路徑入局具身智能賽道,多家大廠迎來投資首秀,螞蟻集團于2月、5月先后領投[星海圖]和[星塵智能];4月,華為通過旗下投資公司[哈勃投資]投資[千尋智能],完成本輪具身智能浪潮中投資首秀;騰訊于3月領投[智元機器人]B輪系列融資,完成本輪具身智能浪潮中投資首秀;字節跳動通過錦秋基金于4月和5月先后投資[星塵智能]和[樂享智能];美團于5月、7月獨投或領投[自變量機器]、[它石智航]、[星海圖];6月,比亞迪重投[帕西尼感知];寧德時代于6月領投[銀河通用]11億元新一輪融資;6月,騰訊、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字節和吉利聯合領投[宇樹科技];京東于4月、7月先后領投[智元機器人]、[千尋智能]、[眾擎機器人]和[逐際動力];目前來看美團、京東已成為2025年投資具身智能創企最活躍科技大廠。
有關科技大廠入局具身賽道(大模型賦能、投資和自研)和車企入局更多詳細梳理、解讀,已放到知識星球“機器人頭條”(點擊后方鏈接,加入星球查看):
【原創】車企、產業鏈公司、智駕領域從業者,瘋狂涌入具身智能賽道
【原創】多家頂尖科技大廠,進軍人形機器人整機制造
回到[眾擎機器人]:宇樹科技之后,第二家爆火的人形機器人創企[眾擎機器人](公司全稱“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0月7日甚至注冊成立,公司專注于通用型人形機器人,打造全球領先的通用機器人及場景應用;創始人趙同陽曾擔任小鵬旗下智能機器人公司鵬行智能的總經理,團隊成員多來自于鵬行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人員。2025年開年,[宇樹科技]旗下16臺人形機器人H1登上蛇年春晚瞬間火爆海內外,后續旗下人形機器人G1憑借跳舞視頻、720度回旋踢等視頻,展現其無與倫比的運動能力,再一次風靡網絡,在資本市場、股票市場(宇樹鏈)和人才市場受到各方關注。
而因春晚跳舞而爆火的[宇樹科技]似乎開啟了國內人形機器人賽道“炫技”狂潮,其他人形機器人也紛紛展示旗下人形機器人運動能力;[眾擎機器人]憑借旗下人形機器人SE01完全擬人的直膝步態行走能力,進入大眾視野,更是憑借旗下人形機器人PM01前空翻視頻,成為繼宇樹科技之后第二個憑借運動能力爆火的人形機器人創企。

創始人及核心技術團隊:
(創始人)趙同陽:機器人領域“老炮”,原四足機器人企業「多夠機器人」創始人,于2020年12月被[小鵬汽車]收購后,與何小鵬、小鵬汽車合資成立了[鵬行智能]擔任總經理;
(聯創)李海雷:原優必選北研所結構負責人;后離職加入了[鵬行智能],內部動蕩之際,帶15人團隊離職后短暫加入[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創新中心],諸多原因,最后加入[眾擎機器人];
(聯創)徐喆:原優必選北研所步態算法工程師(核心),優必選大型四足機器人的算法部分由其完成的;于2021年加入[小米機器人]團隊;本科畢業于北理工機械工程專業,師從高峻峣,曾前往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聯培,主要研究雙足機器人步態規劃;
(聯創兼市場營銷負責人)姚淇元:原優必選市場部經理;
團隊成員多來自于鵬行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人員以及UC Berkeley、清華、普渡、港中文、北理工等頂尖高校。
其實[眾擎機器人]是小鵬旗下機器人公司[鵬行智能]內部架構調整的結果,同時也反應老牌人形機器人公司[優必選]早期人形機器人團隊核心人員的遷移路徑。
核心技術:
整機全棧自研,采用國內外主流的專業技術方案,技術能力覆蓋了從運控算法到電機、減速機、傳感器、伺服單元、通信架構、嵌入式軟硬件等人形機器人的核心環節。
眾擎機器人是全球少數幾家同時具備三大類型高性能動力關節研發能力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具備從電機、減速器、控制伺服單元、扭力傳感器到通信架構的全棧自研的綜合技術能力;核心產品:

目前全球已有15家知名車企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其中國內11家;雖然目前國內多家主機廠已宣布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但是真正有雙足產品亮相目前也只有[小米]和[小鵬];隨著小米旗下人形機器人CyberOne(鐵大)消失大眾視野許久并缺席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在內多個重大場合,[小鵬]旗下人形機器人Iron頻繁刷屏網絡以及公司董事長、CEO何小鵬也多次在重大場合提到人Iron最新進展,[小鵬]已成為最有望率先實現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量產的車企,旗下人形機器人。
經歷裁員、架構變動、核心團隊離職、產品迭代緩慢等問題后,[小鵬汽車]機器人團隊在今年重新擴張,原【字節跳動】 Seed 團隊強化學習大佬陳杰近期也加入機器人團隊。
.. ... ...
本文僅展示一部分內容,接下來小編將繼續詳細介紹[小鵬]和[小米]人形機器人團隊組建及產品迭代歷程、早期核心團隊構成及架構變動、新品情況、量產進度及技術路線詳細解讀,全球車企入局人形機器人本體現狀詳細梳理及優勢;并從算力、軟件算法、數據、硬件(核心零部件)、工程化等多層面,詳細盤點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卡點。